我们的大脑如同一个精密的通信网络,依靠神经递质这个“化学信使”来传递信息。一般来说,抑郁症患者体内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等关键“化学信使”的功能可能出现紊乱。抗抑郁药的核心作用就是帮助这些“化学信使”恢复正常功能,所以它们本质上是“神经递质调节剂”。
早期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多为三环类抗抑郁药,在改善精神症状的同时,容易引发口干、便秘、头晕、视力模糊、尿潴留等较多不良反应。随着药物研发不断进步,现在临床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药多为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如氟西汀、舍曲林、帕罗西汀等)。该类药物可以阻止神经细胞对5-羟色胺的过度回收,且镇静作用小,对心血管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也很小。
还有一类“双通道”药物(如文拉法辛、度洛西汀)也常用于治疗抑郁症。该类药物能拮抗5-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,比较适合伴有躯体疼痛和明显疲劳的抑郁症患者。
除上述药物外,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还有米氮平、安非他酮。米氮平在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的同时,还可以改善睡眠,比较适合伴有严重失眠的患者。安非他酮对性功能影响较小且能提升精力,比较适合担心服药会影响性功能的患者。